從 2014年LVMH集團開始舉辦的 LVMH PRIZE 年青設計師大獎,一直以來都積極培育年輕的時裝設計師,得獎者不但能獲得可觀的獎金,更能受到業內經驗豐富的設計導師指導。對於以自創品牌為夢想的年輕設計師來說,不論是參賽或是得獎,亦是一樣非常珍貴的經驗和旅程。今年 LVMH 的總決賽將於6月2號舉辦,入圍八強決賽的設計師和品牌分別是韓國設計師 Ashlynn Park 的品牌 Ashlyn、英國設計師 Charlotte Knowle和加拿大設計師 Alexandre Arsenault的 KNWL 、英國設計師 Steven Stokey Daley 的 S.S. Daley、美國設計師 Eli Russell Linnetz的 ERL、美國設計師 Idris Balogun 的 Winnie New York、愛爾蘭設計師 Róisín Pierce的同名品牌、日本設計師 Ryunosuke Okazaki 的 RYUNOSUKEOKAZAKI,以及自尼日利亞設計師 Iniye Tokyo James的 Tokyo James。不知道誰是你的心選大獎呢?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a2691325c5d846af86a037917bc8301b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a2691325c5d846af86a037917bc8301b~mv2.jpg)
Courtesy of LVMH
但是眾所周知,時裝行業的變化速度是異常的千變萬化,以前讀書的時候總聽到前輩們說,「你今天成名了,不代表你明天也可以繼續留在這個圈子。」的確,得獎固然獲得業內認可,但維繫自家品牌並不容易,尤其在這個人才輩出、競爭非常的世道裏。而得到LVMH 大獎代表一定「成功」嗎?今次和大家分享 3個僅得到 LVMH Special Prize 特別獎的設計師和其品牌,他們的共通點是從個人到品牌形象、慨念設計到生產都帶有非常成熟的品牌概念思維,亦是現今炙手可熱的時尚指標之一。
LOVE WHAT MAKES YOU, YOU —— Rui Zhou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bd9fb64cd1fc471782c1e16ebb18281d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bd9fb64cd1fc471782c1e16ebb18281d~mv2.jpg)
Rui Zhou, photo by Mia Song
即使你不認識 Rui Zhou 周睿這個人,也會在 Instagram 看過她那標誌性的針織設計,細小、緊身、鏤空,如同第二層肌膚的材質緊緊包裹着身體,Dua Lipa、Lisa 無不喜歡的獨特設計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b101f6a4d5f449e9be3a4e06e8beb068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b101f6a4d5f449e9be3a4e06e8beb068~mv2.jpg)
Dua Lipa in Rui Zhou SS21 bodysuit for the February issue of Rolling Stones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c486a3667d104d9abae064179adcb968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c486a3667d104d9abae064179adcb968~mv2.jpg)
Lisa in Rui Zhou knit sleeve for the Nylon China
Rui這個品牌早在得獎LVMH前,已經受到大量名人追捧,Rui 在 Parsons的畢業作品「Close Up」開始使用這些看似脆弱的針織物料來探索和姐姐及母親之間的「親密關係」,每一片針織布的拉扯和接觸都是她試圖同時表現脆弱和力量的語言。這一份對美學和身體的獨特視點不單止是外在的美感呈現,更多的是探索了空間與人之間的關係、身體和身體以外的距離、情感和身體之間的流動性和尺度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04d6101722ca4ceb904712e8839b32e7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04d6101722ca4ceb904712e8839b32e7~mv2.jpg)
Courtesy of Rui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88d57cb361cb4183b40a27db700117bb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88d57cb361cb4183b40a27db700117bb~mv2.jpg)
Courtesy of Rui
她的作品最吸引人之處是成為了穿衣者體會自我意識的一個媒介,不論什麼身形的人穿上她的作品都可以重新理解、擁抱和接受自我的不完美。Rui 曾在過往的訪問中提到,她想要真正表達的是,人本來就不會完美,而不完美對她來說是愛的本質,人應該去接受自己、表達自己。而有趣的是,她這種非常「人化」的美學觀念和日本的禪宗、侘寂 ( Wabi-Sabi ) 觀念不謀而合,是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傳統日本美學,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會看到淡淡的詩意和靜止,卻又有一種接近自然氣息的生命流動性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37d8703f13a84da2ba1d719b54434e0f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37d8703f13a84da2ba1d719b54434e0f~mv2.jpg)
Courtesy of Rui
那個不愛露臉的男生 —— Peter Do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34284311f04d44d2b79e8086cb9450c8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34284311f04d44d2b79e8086cb9450c8~mv2.jpg)
Courtesy of Peter Do
一年雖然僅有2次時裝發佈的Peter Do,每一次的走秀總讓人不自覺的想了解這個充滿 Old Céline 感覺的品牌和其設計師。這個來自越南、總不喜歡露臉的男生不僅得到LVMH Finalist 2020 edition( LVMH取消2020年的設計大獎,改為把獎金平均頒給八位決賽者 ),更早在2014年副學士畢業後取得 LVMH 畢業設計獎項,而當時這個獎項讓他有機會進到 Céline 跟Phoebe Philo工作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d86a796e19cc4180b4529c45ec5a5d9c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d86a796e19cc4180b4529c45ec5a5d9c~mv2.jpg)
Courtesy of Peter Do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96ec1b2f11e14191a6626d1e98ab90f3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96ec1b2f11e14191a6626d1e98ab90f3~mv2.jpg)
Courtesy of Peter Do
「我一直問自己,五、六年後,我想變成設計主管嗎?不,我想成為 Phoebe。」因為想要取得更多的創作自由,他離開 Céline 及 Derek Lam,於2018年開始全心投入個人品牌,以品牌說話表達自己,用服裝成為和他人的溝通橋樑。非常欣賞他堅持成為獨立品牌和以創作團隊為核心的經營手法,當中的重心以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為主,建立一個密不可分的設計團隊。而亦司亦友的關係讓這個品牌一路累積一路進步,由內以外表裏如一的溝通模式成為了品牌的根基,把群體文化轉化為審美。另一樣值得關注的是,比起其他大牌子經常以永續議題為噱頭,Peter Do不論在設計(着重舒適和功能性,減少裝飾性)、僱員(堅持合理的工時)、生產(限制生產數量以及堅持當地生產)、到發佈(一年只做兩次時裝發佈)都付諸實行,將當前時裝行業大量的黑色地帶一次性改革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356223ef114e4ec793c3048cab95446d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356223ef114e4ec793c3048cab95446d~mv2.jpg)
Courtesy of Peter Do
其實從品牌的設計上不但會看到乾淨俐落富有現代感的 Céline,當然品牌不論是設計、物料、呈現都是非常細膩和具層次感,但更多值得欣賞的是背後更深層的意識和理念。
體悟靈性與力量 來自聖城的設計師 —— Hed Mayner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36e61f60bdfc42bab1d034391c51f6a0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36e61f60bdfc42bab1d034391c51f6a0~mv2.jpg)
Courtesy of Hed Mayner
來自以色列的設計師 Hed Mayner 於 2019 年得到 LVMH Karl Lagerfeld 大獎(即是 Special Jury prize 特別奬,LVHM 同年把它命名為 Karl Lagerfeld Prize 以致敬已故德國時裝設計師),到底有什麼特別原因令 Louis Vuitton 執行副總裁 Delphine Arnault 亦大讚 Hed Mayner 的服裝設計揉合了線條和結構、簡約和奢華,改變了傳統的性別美學概念呢?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c2f9ef549dfe496fb41d7def86655371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c2f9ef549dfe496fb41d7def86655371~mv2.jpg)
Courtesy of Hed Mayner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79e535dafaed4ecf848690a5fc1b61f6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79e535dafaed4ecf848690a5fc1b61f6~mv2.jpg)
Courtesy of Hed Mayner
「 我搬到了耶路撒冷,在那裡我覺得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。那裡的生活帶給我許多感興趣的想法 : 靈性、傳統、脆弱、權力和高貴的概念。」Hed Mayner的背景亦成為影響他創作的來源之一,設計上融入了大量的猶太民族風格,例如一些寬身的罩袍元素、米色、石灰色等的大地色系、布料的垂墜感、層疊的穿搭技巧,同時透過精煉的剪裁將以色列的一些傳統和歷史文化轉化為時裝。而他最為人熟悉的特點是,非常巧妙地把服飾的比例不停互相搬移,將身體和衣服之間的空間不停對調,是結合了傳統和當代的概念呈現。
以上的設計呈現在整體上充滿非常強烈的個人色彩,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非常喜歡編舞家 Sidi Larbi Cherkaoui 和音樂家 Arvo Pärt的作品,2人的創作都是充滿浪漫主義,其作品常處於深度平靜和反思的狀態。反觀Hed Mayner的設計,可見其創作上的確加入了成長背景以外的個人情感,不論設計和剪裁上處處流露出一絲絲抒情的變化,這樣塑造了服裝以外的藝術張力,把時裝的完整性詮釋得無可挑剔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0b55e0db013e492f80020b439f5730e2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0b55e0db013e492f80020b439f5730e2~mv2.jpg)
Sidi Larbi Cherkaoui on his new Sadler’s Wells performaces , photo by MATS BACKER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f3887_33fb6e6f4f0d4b58bbb64a326d8f337c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22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8f3887_33fb6e6f4f0d4b58bbb64a326d8f337c~mv2.jpg)
GOTEBORGSOPERANS DANSKOMPANI & EASTMAN 2 , photo by MATS BACKER
Arvo Pärt, Fratres (1977) by Anne Akiko Meyers
這三個設計師和其品牌最「成功」的是,他們都是Believer,相信自己內心一直堅守的信念,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裝趨勢下,不忘初心,一步一步累積自己的腳印。
Comments